万叶集精选

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万叶集 在线阅读 万叶集精选

万叶集精选

2024-01-15 00:34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《万叶集》介绍

现在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日本有部文学古典叫《万叶集》,可是很少机会见到面。这里对这部名著做个简单的介绍。

首先,这部古典究竟古到哪一个时代?全书二十卷,收有长短各体的古歌四千五百有余首,其纪年最晚的当我唐肃宗乾元二年(七五九)。

日本史上当我隋唐前半的一段时期,叫作“飞鸟奈良时代”,从代代改变皇居于大和、飞鸟一带地方直到奠都奈良的七十年,其间一百多年,文化艺术上开出了第一朵绚烂的花。这部《万叶集》就代表着那一时代的“和歌”,和代表着那一时代汉诗的《怀风藻》并称“奈良文学”的双璧。

其时日本还没有自家的文字,而歌词是离不开声音的。由于录音的必要,借用汉字做音标,所谓“万叶假名”,夹用在载意汉字的真名之间。万叶假名,花样多端,有的借用字音,有的借用字训,却不用本义而但取其训语之音,与真名不一样。还有更加转弯抹角的所谓“戏训”,有时字数还比所表示的音数多,例如用“蜂声”二字只表示bu音。所以读起来好比猜谜,不但我们看不懂,他们本国人也不能谁都直接读解。经过千年来几多笃学之士的苦心考读,近年万叶学专家的多方面研究,有了现代文字的本子,并且最近有了许多大家的现代语译注评释。但是还有未得定解的词句,有一首至今没有读通的。

然而,正因其用假名记录,也说明着这《万叶集》是未有文字以先的文学,其中所收的占半数不知作者的民谣样歌词还是近似于上古的口诵。换句话说,这《万叶集》是由口诵文学演变到笔撰文学的一个宝贵标本,尤其说明着日本的笔撰文学是产生在未有文字之先的。更有一层值得注意的意义就是日本所以发展其自家的文学,主要靠其基本工具的假名,而假名的原始形态和初期的演变就见于此集。也因此,在我们考究到唐以前的音韵,这万叶假名也不无可资参考之处。

集中歌词之体,主要以五言句和七言句交替成章,最后重叠一句七言煞尾。这似乎是日本韵调的一个基本律,后世许多歌谣曲唱都大致不离此宗。长歌句数没有定限,短歌限定是五句:五、七、五、七、七,恰好是长歌的截头接尾。后世很少作长歌,所谓和歌,就只是短歌,所以和歌别名就叫三十一文字。此外有六句头的,一体叫“旋头歌”,五、七、七为一解,两解成一章。集中所收不过二三十首,后世更少仿作,所以叫旋头,就因为前后二解同调。妄加推测,许是踏步而歌的,唱到一半,掉过头来。歌词往往两半合掌,前后自成应对口气,可能原因于此。再有全集只见一首“佛足石体”,则是短歌又缀上一句七言,所以也是六句成章。奈良药师寺有一石碑,刻着佛足迹,有奈良时代的文室智努者为其亡妻荐福的赞佛歌,是这样的。短歌有不自独立而附属于长歌之后的,特称为“反歌”。长歌不一定有反歌,而反歌也不限于一首。其词大多总括长歌的大意,或者补充长歌所未尽的余意。然而时代古一些的长歌,倒并不一定带反歌,这分明模仿中国词赋的乱辞,而也是后世不复多作长歌的机兆。

集中歌,前有题或序,没有注跋,自是编者所加。在题或跋中注出的年代,上下亘及四百五十多年,其实构成这万叶的中心,表现着万叶歌的特色者,不过飞鸟奈良时代的一百三十年左右。注出作者的,约有二千二百首,名数略可得五百人。其中有皇室男女、高官、文士、兵卒、僧侣、游女,普遍于各个阶层、各个地域。还有一卷可以说是采风专辑,收罗了东北地方的方言民谣。歌词所涉及的天然景物、人情故事,真个包罗万象,迥非后世任一和歌集所克并比。他们一向以此集比于我国的诗三百篇,而和歌史上每一次的歌风振作,莫不以学习、研究《万叶集》为其前提、动机的。至于其时的制度、风俗、服色、起居,以及其与我国的交往,中国思想、技术的东流之迹,都足以引起我们今日的兴趣。

再通观这万叶的歌风,则情意真率而声调雄壮,词藻富丽而句法苍劲,也是后世和歌里不容易见到的。从时代和作风两方面综合观察起来,大致看出三个主要潮头。第一个潮头,略当我唐初,篇什不很多,大抵出于宫廷人之手,而情词朴直,颇多气魄、性灵之作。紧接着来了个“歌圣”柿本人麻吕,引起了第二个潮头。修炼辞句,创造格律,文人竞起,蔚为翰林,多作富丽堂皇的长篇。及至奈良后半,天平(略当我唐开元、天宝)以后,大伴氏一族占据了歌坛,为作歌而作歌,力慕风雅。以致篇什之繁,大伴家持一个人就近千首。而性灵反见淹没,意境也趋于纤巧,形成第三个潮头,其实也是万叶的衰波了。

那么,这样个内容的《万叶集》二十卷,究竟是谁、是怎样编选成功的呢?古来就有好几个说法。一说是圣武天皇(七二四至七四八在位,年号有神龟、天平)的敕选,但是集中有天平以后的歌。一说是橘诸光(七五七年殁,七十四岁)奉敕选的,也有预选身后的歌作之嫌。一说是大伴家持(七八五年殁,六十八岁)的私家选集。这种种推测,也各有其弱点,并没有定于一尊的强力证据。其所以指不出主编人来,主要由于二十卷的体例,非但选采的方针不一,连分类、编次以至于假名的用法都不一致,显非一朝一手所成。现在一般学者所公认的是第一、第二两卷像一部敕选集,卷十四是个东国地方的民谣集,其余各卷怕都是不同人不同时的私家辑集,而叠成二十卷的是大伴家持。叠成的年代,不下于第八世纪,大概七八○至七九○年以来就像这样个面貌了。不过我们有这么一点是可以理解的:那时汉字当然只掌握在上层阶级的手里,这题名“万叶”二字就充分说明着这是部官书,至少是种准于官书的典籍。编选旨意不外乎铺张天皇政权的确立,而为奈良朝的润色文章之一。叠成二十卷的既是大伴家持,则题名也可能就是他所选定的。

第一眼就看到的体例不一贯是类目的五花八门,然而根本不离乎“杂歌”“相闻”“挽歌”的三类法。所奇怪的是杂歌居首,与我们所谓杂有点不一样,不是类无可类之杂,而是通或总的类目。所以有些分明是相闻歌或挽歌,却归在杂歌之列。相闻也并不一定是往来相闻,凡是抒咏私情的都包括于中,恋慕相思为之主。所以又有进一步细分的名目:譬喻、问答、正述心绪、寄物陈思、羁旅发思、悲别歌等目。卷十一、十二在类目之上又冠以“古今相闻往来歌”的总称。此外有另从歌体或其他观点来立的“旋头歌”“防人歌”“东歌”等名,而卷十六尤有“有由缘歌”之称,大都是有故事传说的序词,近年发现古写本有叫“尼崎本”的,这样的歌词往往煞尾是重复的,大概原是说唱的歌,而末句是合腔的。卷八和卷十,分类法又不同,以四季立目,这对后世歌集的影响很大,“俳句”甚至用事用语都限于“季”。卷十五及十七以下四卷,则不立类目,但系年时。分类各卷也大致按年代先后,但并不严格。

钱稻孙



【本文地址】


今日新闻


推荐新闻


CopyRight 2018-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-3